丹麦幼儿园如何玩转玩耍、生活和学习
创牛

作者:

时间:
2019-01-01

01 /

对“play”的定义

我来自欧洲,来自丹麦。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丹麦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深度学习实践,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今天我的主题是《玩耍、生活和学习——来自丹麦儿童的童年视角》。这里的“玩耍”的定义是自主的、快乐的,不带有功利的目标的。所以当我们在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不要太结构化,也不要太功利化,因为这样会限制孩子在玩耍当中得到的学习体验。

丹麦幼儿园如何玩转玩耍、生活和学习

大家现在看到的图片来自丹麦的幼儿园。在丹麦的幼儿园里,有这样一些典型的玩乐设施,可以激发孩子自主的玩耍活动,这样的玩耍的活动会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其中一些是规律的,而且有自己的目标,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在这样的玩耍当中,孩子也许不是在真正的实际生活当中,但是他们可以想象出自己的角色,并且投入到玩耍的过程当中。在玩耍中,孩子们可以创造自己的世界和玩耍方式。

丹麦一直有讲故事的传统,比如说大家所熟悉的安徒生童话以及其他各类的经典神话故事。我接下来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

曾经有一位王子想找一位王妃,王妃希望能够用她的语言去跟他沟通。就有两兄弟他们在学校里面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他们的父亲给了他们两匹马,让他们骑到王宫里面去,去向王后报到。有一个兄弟爬不上他的马,就骑了他自己的山羊。在路上,他们发现了很多东西,包括一些已经死亡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都帮助了他。他用他的智慧和灵感去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他的直觉,因为他的智慧,因为他的想象力,克服了这些困难,所以他赢得了整个王国。

这个故事可能告诉我们一些人人都听过的道理:当我们自己相信自己,相信我们自己的想象力,以及相信我们自己能够做到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能够做到。所以在丹麦,玩耍的方式可以说是非现实的,有象征意义的,又是抽象的一种形式。

丹麦幼儿园如何玩转玩耍、生活和学习

2 /

学习与玩耍的区别

那学习和玩耍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习和玩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你要知道,玩耍是孩子生命的必需品。在玩耍的宇宙里,孩子可以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在玩耍的宇宙里,孩子们能发挥激情去工作、去处理问题;在玩耍的宇宙里,他们能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孩子们也在玩耍中学习基础的词语、基础的句子、事物的意义、人与人的交流……通过这些元素孩子们在玩耍中创造自己的宇宙。

在丹麦,这样的玩耍其实就是孩子们早期的学习。创造对于人类来说,就是赋予生命意义,去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去利用周围的一切。对于个人和集体来说,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都会产生意义,这能把玩耍的经验内化于心。人类集体在这种个体的个性化的玩耍中为生活赋予意义。

在玩耍的宇宙里,不应该是保持理性的,你可以根据想象、体验和情绪来感受构建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太理性了,我们从学科知识里学习、从实验研究中得到答案,但是我们却失去了玩耍中应得的乐趣。而这些乐趣本应该的人与生俱来的特质。

丹麦幼儿园如何玩转玩耍、生活和学习

03 /

玩耍之于人类发展

和未来生活的动态意义

在未来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许多工作都会被AI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人类本身的特质应该被保留。有科学研究表明,未来有40%的工作将被机器人取代,那我们人类将去往何方呢?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特质、人性、道德的流传,将成为约束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泛滥的条件。

在几千年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玩耍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必须的过程。人类在不停地改变自己,来适应不同的环境,玩耍一直是人类历史的关键一环。

04 /

玩耍的类型与教师的角色

玩耍有什么类型?第一种叫功能性玩耍;还有建设性的、结构性的玩耍,孩子在这里面会有自己的故事;还有符号性的玩耍,每个人在这里面有一个角色扮演;还有一种玩耍是大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达成一定的共识来玩耍;最后是角色扮演,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孩子的玩耍,有社会层面的,还有玩耍的内容,以及孩子的角色。

那教学在这里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到底老师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干预呢?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旁观者,或者是管理者,或者是玩伴,或者是指导者。

所谓的旁观者就是老师主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他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玩就可以了。所谓的管理者,就是老师会给他定一个框架,确定玩耍游戏的一个目的,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组织。

如果是玩伴,那老师也会参与其中,这样能够建立很紧密的关系,甚至可以以其中的角色来化解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紧张的关系或者是冲突,当然这样老师就失去了全局者的视角。第四种角色是指导者,这是最具有主导性的一种方式,这样的话孩子的自由度就少了。

丹麦幼儿园如何玩转玩耍、生活和学习

05 /

丹麦教育与儿童深度学习

下面我想从不同玩耍的形式谈一谈什么是深度学习,什么是启蒙。最基本的问题是,到底人是什么,就丹麦的历史文化来讲,我们觉得孩子是通过生活而成为人,而不是说他是一个空盒子,可以往里面灌东西。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前面强调的体验式的学习,就是基于他的生活来学习,从生活中获得他的认知和经验。

丹麦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教育家格隆维,他觉得人的生活首先是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他把这些内容叫“尘土”,它是我们人类物理循环的一部分。人活在世上需要一些基本的社会社交的工作的技能,这是我们人类可能没有办法去解释的一部分,但却是比物理意义的人更大的一部分,所以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不管大人、小孩都会从互动当中获得帮助,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处境,他的家庭背景,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孩子的真实情况。这个过程是平等的,并且是双向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成人起到了组织者的角色,但是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认为身体的接触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双向交流、交互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要发展一种儿童的视角,孩子是生活的奇迹,玩耍能够创造生活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理性的方式。通过玩耍,我们可以创造奇迹,进入一个幻想的世界,进入一个儿童的奇幻世界。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从当下所发生的事情生成更多的好奇,以及对整个自然的探索。

孩子的学习首先是从他的经验出发,以及和他的同伴交往当中所发生的,这样的交往会让他有更多新的发现。在儿童的早期过多的强调学术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说语言、数学或者是科学,已经被证明只有非常短期的效果,并不利于儿童长期的发展。这种学术性的学习内容对于儿童来讲并不是终身受用的一个内容,因为它仍然是更外围的,而不是基于儿童自身的人格、品格上的成长。

孩子首先应该学会生活如何成为人,然后才是到学习的概念,学习不同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个是成人如何去看待孩子的目的和孩子的表达,还有成人如何去表达他跟孩子之间交流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儿童,我可以理解为和成人一样共同体的一部分,他们跟成人是平等的。孩子能够感觉他是可以掌控自己的,而成人只是在帮助孩子、协助孩子,支持孩子,协助孩子,来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成人要做的只是给到这个孩子活动的足够的空间,并且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性。

而这一切又怎么能够在每一天的当中发生呢?首先他们会做一个这种探究式的,或者是探索性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成人和儿童一起来商量,到底他们要怎么样去开展活动,以及怎么样去探索这个现实和想象的世界,这是相互尊重、平等的一种方式,并且这能够让它变成孩子自己的学习,而不是成人或者是老师想要的学习。

孩子们会有自己的脚本,他们会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子老师和孩子一起就发展出来了一个他们自己,基于他们自己交往的一个故事。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理解,儿童其实是学习和玩耍是一体的,在孩子的世界中,他们能够感觉到自身的发展,包括学术性的学习,领域性的学习都是融为一体的。

所以当我们回到那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学习,那我们就会发现,学习是有很多层面的。如果一个孩子说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实际上他真正的意思是说,他学会了做一件事情。如果说孩子了解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说明他其实了解了一些事情。

如果孩子了解到说交通工具不等同于是汽车的话,那其实说明孩子从中学到了新的东西。在丹麦,在我们的语境下,学习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创造了意义,并且还创造了意义的不同的表达形式。

孩子的体验可以帮助孩子发展他的技能,也可以去形成他的态度。孩子从玩耍得到了学习,得到了发展,而从中他又得到了学习的新的可能性。我将它视为一个循环:你从学习当中得到了发展,又具备了去学习更多东西的能力。长期的,持续的、深度的学习,其实是孩子赋予事情意义感,对他们的理解赋予意义感,所以真正的深度学习,是孩子能够赋予,给他们的经验赋予意义,从而又发展出新的意义,也就是他的理解。

所以成人如何去和孩子沟通很重要,因为讲述一个好的故事,能够让孩子获得理解和意义感。孩子也从反思和表达他们的理解当中获得发展,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教学法,而是基于情景的,老师需要基于情景产生不同的应对。

总结一下,我觉得丹麦的深度学习,就是尘土和灵魂的结合,技能和精神的融合。如果我们只强调技能的学习,那只是应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但这并不是完整的一个人。真正的深度学习其实是要建构一个很稳定的、恒定的一个人格,一个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结构。这种人格的发展,从长远来讲很重要,因为未来的很多工作被机器所取代,而人本身的,人最内核的部分,比如说人的美感、人的情感那一部分,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丹麦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一个启蒙的阶段,就是农民被赋予了投票的权利,他们要去思考,他们能够如何为社会做贡献,行使他们自己的权利。这整个的教育改革的过程,其实有很强的这种儿童的视角,以及个体的视角,这种自下而上的一种教育改革让每个人都去思考,他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样的贡献。

从某种程度上讲,丹麦是一个贫困的国家,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我们更强调的是,每一个人在其中自己的主体性,以及每一个人对于这个社会而言的责任。我强调的是如何把每个人培养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所以我觉得中国有很大的潜力,中国有那么多受教育的人,如何把每一个人自身,人类部分的能量释放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刚才提到了说很多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所替代,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人最核心的一部分是,人们有机会问人之所以为人这样的问题。虽然大家可以从丹麦得到一些启发,但是所有这些东西都应该从中国的土壤下生长,最后发展出中国的伦理道德观。所以我现在也想开启这样的一个对话,我们就有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所以如果有任何问题的话可以问我,了解你们的想法和你们的团队对我很重要,我所说的这些对大家有意义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06 /

圆桌对话

提问:你好,因为我想提一个具体一点的问题,刚刚老师说关于玩的分类里面,有结构性的玩,或者是功能性的玩,或者是符号性的,我想知道像功能性的玩或者是建构式的玩,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就是课程?

摩根·戈德鲍尔:当然从儿童的视角来看,不会有几种的类型的玩法的区分,他们是自然而然地玩一个东西,从一个场景玩到另一个场景,或者是从这个情节到另外的一个情节。这种区分当然是我们成人做的一种划分方式,孩子只会觉得这个很好玩,喜欢玩。成人来分析孩子玩耍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划分,他们做角色扮演的时候,孩子有了新的角色,不同于他真实身份的角色。所有的孩子都有能力去演自己的角色,并且写出来自己想要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孩子有机会去体验不同的情绪,不同的人际关系和尽可能的想象到的这些场景。

功能性的玩耍更多的是取材于我们真实生活的场景,比如说你要是一个蔬菜水果的售货员,你是一个商人,可以根据真实生活的场景设计这样的一个场景,这就是功能性。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发现生活。那老师组织的越多,反而真实的玩耍会越少。所以成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往后退一步来观察孩子,适当的时候可以靠近一点,以及有必要的时候进行干预,他们当然可能会有冲突,冲突当中什么是最合适的干预的时机,需要成人来判断,孩子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到东西。

深度学习其实是一个人外在的环境和他的内心有这种交互的过程当中发生的,我们外在的环境和发生的事情,触动了内心深层的时候,深度学习才会发生。深度学习是要超越功能性的学习,是在社会技能学习层面的,真正的深度学习实际上更多的关于人的情感,尤其是内在层面的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讲,我们的想法是从何而来的。






相关推荐